流年暗中已偷换(1)

我一直很喜欢苏轼的词,尤其是喜欢词里透露出来的那种为人行事的活泼泼的生命的气息。

读他那些豪气冲天的词,如《前调?密州出猎》,简直恨不能穿越时空,亲自参与到那热气腾腾、兴高采烈的狩猎队伍里去,看着这个饱经生活磨难的男人,“左牵黄,右擎苍”,陪着他一起“聊发少年狂”;

而每每读到他那些缠绵悱恻的词,如《江城子?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,便不由得心疼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,真希望能在那个令他肝肠寸断的明月夜,默默地陪伴着他,一起虔诚地召唤王弗那多情的亡魂,就在这小轩窗下,粲然一笑,拥这个早已“尘满面,鬓如霜”的男人入怀,不再思量,自是难忘;

但是,读了他的这首《洞仙歌》,心里却无端地生出好些感慨来,说不清,道不明,剪不断,理还乱。

洞仙歌

宋?苏轼

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、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攲枕钗横鬓乱。

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度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、玉绳低转。但屈指、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
此词之前,尚有一段小序,写明了他创作此词的缘由:

余七岁时,见眉州老尼,姓朱,忘其名,年九十岁。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,一日大热,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,作一词,朱具能记之。今四十年,朱已死久矣,人无知此词者,但记其首两句,暇日寻味,岂《洞仙歌》令乎?乃为足之云。

《全唐诗》(卷889)里收录了一首署名为孟昶的《木兰花》,全文如下:

冰肌玉骨清无汗,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一点月窥人, 欹枕钗横云鬓乱。

起来琼户启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屈指西风几时来, 只恐流年暗中换。

按说,苏轼的这首《洞仙歌》应该晚于孟昶的《木兰花》,但据沈雄考证,这首据说是孟昶所作的诗,其实是宋人根据苏轼的这首词的用语与意境隐括而来。况且,据苏轼词前小序推测,当年孟昶之作,除了这一句“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”之外,应该早已散佚不传了。

这首词所为人称道之处,自然是将孟昶与花蕊夫人消暑乘凉的场景,描绘得活色生香、旖旎艳丽,令后世没赶得上一享这般温柔乡的滔天艳福的人,只能在读这首词的时候,流流口水,在想象中过过干瘾罢了。

据史料记载,这位后蜀国主孟昶可是个会享福的主儿,因为花蕊夫人酷爱牡丹与红色的栀子花,他便命令官民大量种植牡丹,生生把杜甫笔下的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的胜景,化作成都花开时节的寻常风光。而他,则日日宴饮于树树繁花之下,醇酒美人,丝竹声声,和那位风流天子唐明皇比起来,“名花倾国两相欢”,实在不遑多让。

孟昶还是一个很怕热的人,蜀地潮热闷湿的夏天,无疑是他最难过的季节。这事儿要是换了普通老百姓,恐怕除了忍耐之外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了。但是,孟昶可是一国之主,还是一个很会享福、变着法地善待自己、宠溺自己的人,为了避暑,他别出心裁地给自己盖了一座水晶宫。

在摩诃池上,他用楠木为柱,沉香作栋,珊瑚嵌窗,碧玉为户,四周墙壁,不用砖石,用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。殿内,则高悬夜明珠,熠熠生辉,即使夜色浓重,水晶宫里,仍旧是通明如昼,恍若仙境。

在这样琼楼玉宇的宫殿里,也许只有神仙眷侣才配的上如许风光吧:怀里拥着花蕊夫人那清凉无汗的冰肌玉骨,阵阵从水面上吹来的还带着些许潮气的凉风,吹起的又何止是一池碧波上的点点涟漪,还有那随风而来的映日荷花的缕缕清香,幽幽地和着身边娇娃的青春可人的体香,这样的良辰美景,这样的赏心乐事,偏对着这样的如花美眷!

夜半三更,这样情意绵绵地两个人,怎么肯轻易睡去,辜负了如许良辰?

还是起来吧,再贪一点夜半难得的清凉,再贪一段旁侧无人的清静,再悄悄地说上两句含情脉脉的夜半私语吧:今生今世的缠绵只恨太短,那么,就让我们对着这明亮的月光,对着这湛湛青天,许个长相厮守的誓约吧:今生未过,但许来生缘,愿生生世世作一对恩爱情侣,只羡鸳鸯不羡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