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古知音最难觅(4)

http://book.sina.com.cn 2008年06月05日09:23

所喜者,果然自己眼力不错,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,果然是个知己。所惊者,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, 其亲热厚密, 竟不避嫌疑。所叹者,你既为我之知己,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,既你我为知己,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;既有金玉之论,亦该你我有之,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!所悲者,父母早逝,虽有铭心刻骨之言,无人为我主张。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,病已渐成, 医者更云气弱血亏,恐致劳怯之症,你我虽为知己,但恐自不能久待,你纵为我知己, 奈我薄命何!想到此间,不禁滚下泪来。待进去相见,自觉无味,便一面拭泪,一面抽身回去了。

——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

论家世,黛玉的身家哪里及得上宝钗的十分之一?论为人,黛玉的待人接物又怎么比得过宝钗的八面玲珑?论学问,黛玉的谈古论今的本事又岂能与宝钗的见多识广、广见博闻相提并论?论相貌,黛玉的娇怯瘦弱又怎么能与宝钗的圆润丰满相抗衡?

都说宝钗才是男人们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妻子的不二人选,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她,为什么却偏偏得不到自己丈夫的心,而落得个独守空房、寡居凄凉的下场呢?

归根结底,宝钗不是宝玉的知己,亦不肯做他的知己;只有黛玉,才是最懂宝玉的人,既懂他的人,也懂他的心,所以,他们才能同喜同悲,在爱情的疆域里并辔而驰,在彼此的生命里都深深地刻上无人能够替代的烙印!

2005年4月9日,经过了漫长而又曲折的35年的爱情长跑,英国王储查尔斯和他的老情人卡米拉,终于肩并肩地踏上了结婚的红地毯。

在这场三个人的漫长而又持久的战争里,卡米拉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,带着由衷的灿烂的笑容,站到了查尔斯的身边,共同迎接注定将属于他们的迟到的幸福。

而他们的结合,也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的抨击和非议,舆论大哗,民情汹涌,而在这些暗潮汹涌的背后,无不深深地刻印着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与悲哀——那朵过早就萎谢了的“英伦玫瑰”戴安娜!

这是一个十分老套的故事,并不新鲜,戏码早已演了无数遍,只不过这一次故事的背景换成了万众瞩目的白金汉宫。

1981年,戴安娜与查尔斯举行了盛大的世纪婚礼。他们的婚礼,他们的服饰,他们的甜蜜,他们的郎才女貌,都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。

戴安娜,这个被英国王室在反复筛选、比较后钦定的王妃,当年不过是一个单纯、美丽、不谙世事的天真女孩,一夜之间,她便麻雀变凤凰,由一个普普通通的青涩稚嫩的小姑娘,摇身一变成为了英国民众的太子妃。

她与查尔斯的婚姻,曾经被视作一个最动人的浪漫的现代版的王子与灰姑娘的童话。人们也都热切地盼望着童话里的结局也能在她的身上完美上演:

从此,王子和他的新娘在城堡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,一直到永远……

然而,最终人们等到的却是这样一个残酷的结局:

在经历了长达15年的惨淡经营、貌合神离之后,他们终于在彼此仇视、互相伤害的痛苦中,结束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会破裂的婚姻;

戴安娜带着累累伤痕,离开了英国,结束了人们强加在她身上的传奇,并最终于1997年死于车祸;

而卡米拉则在查尔斯和戴安娜结婚后,一直充当着查尔斯的地下情人这一并不光彩的角色,几十年如一日地与查尔斯共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,牢牢地躺在了查尔斯与戴安娜那并不宽大的婚床上。在查尔斯与戴安娜分居后,她则抢先离了婚,光明正大地与查尔斯携手出现在公众面前,并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,成为了白金汉宫中的康沃尔公爵夫人。

查尔斯几十年如一日地迷恋卡米拉这一事实,曾经使戴安娜及其拥戴者们一直都百思不得其解,就像戴安娜亲口说的那样:“我怎么会败在一个满口大黄牙还有头皮屑的女人手里?”

卡米拉在与查尔斯恋爱之前,就早已有过若干段情史,早已是一个成熟的女人。而戴安娜在嫁给查尔斯的时候,还是一个情窦未开的天真处女;

卡米拉貌不惊人,邋邋遢遢,对自己的外貌和衣着并不在意,据说她常常在骑马回来后,连澡都不洗,就带着一身汗臭套上晚礼服出席晚宴。而戴安娜是举世闻名的美人,她的极具时尚品味的衣着和发型,则常常成为报刊杂志津津乐道的范例,一贯的优雅品味另人艳羡。

……

然而,这一切其实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,卡米拉是查尔斯的知己,是他几十年来的精神支柱,他们志同道合,他们在一起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:读书,骑马,打猎,欣赏歌剧艺术,喜欢宁静的乡村生活……

而戴安娜则从未有机会真正走进查尔斯的内心世界,他们两个在各方面都格格不入,爱好、兴趣几乎没有交集,生活轨迹完全不同。一个天真的19岁的小姑娘,也许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纯洁的美丽的肉体,让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年男子,在荷尔蒙的刺激之下,激起他追逐与征服的欲望,却很难让这欲望持久,并且将之及时转化为深沉而持久的依恋与渴望。

她嫁给了王室,嫁给了王子,却没有嫁给一个可以依赖可以信任的男人;她也许已经赢得了全天下的拥戴和爱,却无法拥有枕边人的依恋和爱;她也许可以收获全世界的同情和叹息,却无法不在这令人难堪的同情和叹息里,不可抑制地憔悴和凋零……

也许,对于早已香消玉殒的戴安娜来说,她最懂得这一声兜兜转转了几千年却仍旧无法释怀的叹息吧:

不惜歌者苦,但伤知音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