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头马上遥相顾(2)

http://book.sina.com.cn 2008年06月05日09:23

然后呢?她驰马而去获得的果真就是她预期的幸福吗?

因为她是私奔而去的,尽管已经是儿女成行,将自己最美好的黄金年华都交付给了他,然而,她还是不被接纳的那个人,在婆家的眼中,她的爱情不过是淫奔的借口,她的牺牲则完全是一个被时间证明了的笑话,她全部存在的意义不过是一个还算称职的生育机器而已。

现在,她的历史使命已然完成,她也就该退场了,夫人或是少奶奶的位置显然该由另一个更体面的女人来占据,而她,一个私奔而来的女人,根本就不该有这样过分的奢望,因为她不配——“聘则为妻奔是妾,不堪主祀奉 蘩”。

可是,现在的她,该走向何方?

婆家已经容不下她了,那么,就回娘家去吧,可是,娘家能接纳她吗,一个曾经使她的家族为之蒙羞的“堕落”的女人?她当年的率性而为,不过换来了今天被逐出婆家的悲惨结局,她还能得到家人的原谅和收容吗?

答案显然是否定的:

岂无父母在高堂,亦有亲情满故乡。潜来更不通消息,今日悲羞归不得。

是啊,归不得,俗话说: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”,覆水难收的道理人尽皆知,更何况,她还是自作主张往外跑的那盆水啊!

那么,这首诗里这个可怜的女人,最终的结局,诗人虽然没有明写,那也是可想而知的罢。

后来,元代著名的剧作家,被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之一的白朴,曾将这首诗演绎成了一出四折爱情喜剧《墙头马上》,并广为流传。

她变成了洛阳总管李世杰的女儿李千金,一出场,便是一个恨嫁心切、春心萌动的少女形象,面对着如花似锦的大好春光,她不禁埋怨起父母不早点把自己嫁出去,好过上她一心向往的“菡萏花深鸳并宿,梧桐枝隐凤双栖”的幸福生活。

而他则是尚书裴行俭的儿子裴少俊,一个足以光耀门楣,让父母为之骄傲的才子:

三岁能言,五岁识字,七岁草字如云,十岁吟诗应口,才貌两全,京师人每呼为少俊。年当弱冠,未曾娶妻,惟亲诗书,不通女色。(第一折)

正巧,他奉旨去洛阳买花,经过李家花园,与园中赏花解闷的李千金一见钟情,经过一番诗词酬唱,便私定终身,连夜私奔到了裴家。

裴少俊把她藏在家中后花园里,光阴荏苒,七年一晃而过,并育有一子一女。而裴家上上下下,除了老院公,谁都不知道李千金及其子女的存在。

清明节这天,裴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,裴父则因身体虚弱怕见风寒而留在了家中。因为老院公醉酒失职,导致这个惊人的秘密最终被裴父发现了。

裴父大怒,不容分说,认定李千金是一个出身低贱、行为失检的荡妇:

(尚书云)我便似八烈周公,俺夫人似三移孟母。都因为你个淫妇,枉坏了我少俊前程,辱没了我裴家上祖。兀那妇人,你听者:你既为官宦人家,如何与人私奔?昔日无盐采桑于村野,齐王车过见了,欲纳为后同车。而无盐曰:“不可,禀知父母,方可成婚;不见父母,即是私奔。”呸!你比无盐败坏风俗,做的个男游九郡,女嫁三夫。

(正旦云)我则是裴少俊一个。

(尚书怒云)可不道“女慕贞洁,男效才良;聘则为妻,奔则为妾”。你还不归家去!(第三折)

裴少俊迫于父亲的淫威,便写下一纸休书,把她逐出了家门。

李千金孤身一人回到洛阳家中,父母已亡,家业凋零。后来裴少俊中了进士,任官洛阳令,便前来相认,欲与之破镜重圆。而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,执意不肯。此时裴父才知道李千金是其故交之女,以前也曾论及婚事,便亲自登门为子求情,最终获得谅解,一家团圆。

但是,最终促使裴父回心转意的,一不是对二人爱情的认同和支持,二不是对拆散儿子家庭的愧疚与懊悔,李千金最终能够得到裴父的认同,不过是因为两家本来就有婚姻之约,李家的门第也配得上裴家的权势,如此而已。倘若没有这两样前提,恐怕以裴父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,是不会做出哪怕一点点的让步的!而李千金这样一个与人私奔的女子,恐怕也就没有剧中这样的好运气了。

当个人与整个社会的传统价值观相抗衡的时候,个人的力量总是显得那么弱小,不堪一击。当爱情的狂潮席卷而来的时候,女孩们就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: